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其他合作项目
2023-2025
PM2.5中新兴抗氧剂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健康效应研究
史经春博士
2023-2026
人类微生物群落的组装结构原理及其在粪菌移植中的应用——基于生态和功能网络的研究
田亮博士
过渡金属催化的环状手性膦氧化合物的合成
汪君博士
融入地理智能的城市功能区空间语义自动识别与分类方法研究
周启鸣教授
2022-2024
沉积物中微塑料与内分泌干扰物界面化学行为及微观作用机制
吴鹏飞博士
大气细颗粒物中纳米塑料的原子力显微镜-拉曼成像鉴定及污染特征分析
张岩皓博士
2022-2025
基于miR-142-3p/FAM98通路研究槐花散抗结肠癌的机制
禹志领教授
GP2调控的黄芪多糖经M细胞转运激活淋巴系统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韩全斌博士
2021-2024
基于特异性靶向肿瘤标志物的多肽-铱配合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马迪龙博士
2021-2023
自动式可信赖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
韩波博士
针对高光谱图像复杂混合噪声的快速修复技术
庄丽娜博士
基于多成分多靶点双向垂钓研究绵头雪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
陈虎彪博士
极轨和静止卫星污染资料同化对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模拟预测影响研究
高蒙博士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跨境水果生产和贸易网络研究
杨春教授
2020-2023
脑网络上复杂波的涌现及机理:全皮层尺度振荡的分析和建模
周昌松教授
2020-2022
生物质基石墨化碳材料的制备与改性及其在无金属催化单糖“一锅法”制2,5-呋喃二甲醛中的性能研究
赵峻博士
分析与评估大气细颗粒物(PM2.5)不同化学组分对PM2.5毒性贡献的协同和拮抗效应
胡娣博士
基于顶空压力调控下的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代谢机理和碳转化研究
黃煥忠教授
基于随机投影的大规模非线性支持向量机的研究
兰亮博士
基于仿生梯度微流控芯片的多维药敏分析系统
任康宁博士
基于PDGFR-β/STAT3通路探讨芪味丸与5-氟尿嘧啶联用抗肝癌的机制
朱培莉博士
中药复方JCM-16021促进肠道菌群的短链脂肪酸生成改善肠屏障功能的机制研究
卞兆祥教授
TOD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结构与居民出行行为的研究
王冬根教授
中亚干旱区陆地水资源评估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过渡金属催化的碳-磷键的构建及其在手性膦配体合成中的应用
2022-2026
臭氧及前体物立体遥感多源数据融合与集成解析技术
2021-2025
复杂动态系统的分析理论与调控决策方法
刘际明教授
2019-2022
疗效导向下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平台构建
多主元素合金手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杨琳博士
探索hERG/HIF-1信号通路对超重和肥胖mCRC患者产生抗VEGF治疗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关晓仪博士
基于EGFR/STAT3信号通路探索白术及其有效成分抗黑色素瘤的机制
符秀琼博士
模块化固相合成长循环AS1411-氟尿苷-紫杉醇偶合物(ApDC)用于肿瘤微环境ROS激活的乳腺癌协同治疗
马元博士
边缘计算中其于区块链的可验证联邦学习关键技术研究
彭喆博士
排放与气候因素对近十多年广东冬季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
骨硬化素loop3适配子的促骨形成潜能:分子机理及转化研究
张戈教授
基于不同部位脂肪组织来源外泌体的蛋白质整体研究其对肥胖症的影响
手性二氢苯并吡喃类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
MALDI质谱成像实现肿瘤切除快速辅助诊断的基础研究
王佳宁博士
构建玉米醇溶蛋白仿生营养递送系统及其跨肠道屏障机制研究
王奕博士
一种基于单体型局部组装和共有单体型分析的复杂疾病罕见变异识别算法
张璐博士
基2020N100逆转肿瘤耐药天然产物的筛选及机理研究
基20180233阿尔茨海默病(AD)小胶质细胞异常蛋白质组网络图谱及抗AD创新小分子药物研究
李敏教授
新型TFEB激活劑通過調節自噬-溶酶體通路對帕金森病模型的保護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
基20180247基于精母细胞分裂异常的男性不育疾病研究
黄港住教授
2022-2023
可信赖的端云协同机器学习及 MindSpore上的应用
2022
大气化学与天气气候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针对大规模在线广告的可信赖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