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以下简称浸大深圳研究院),是香港浸会大学立足深圳设立的以“创新科研”为宗旨的研究发展基地。依托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深圳虚拟大学园)这一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技术扶持、创新成果转化的良好平台,浸大深圳研究院集中本校的优势专业并结合深圳的实际需求,从事跨学科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

浸大深圳研究院下辖研究中心汇聚浸大极具科研实力和科研优势的两大学院——理学院及中医药学院,在深圳开展创新研究、推动跨学科的项目合作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跨学科研究方面,注重应用科技领域方面的科技创新,为香港、深圳、乃至国家的科技建设贡献力量。人才培养方面,以实现多元化教育为目标,以启发创意为重点,开设具有特色的研究生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全面装备自己,在全球化的知识型社会中大放异彩。

发展历程

走过•浸大深圳研究院

2000年7月——  浸大深圳研究院正式成立,成为最早进驻虚拟大学园的二十六所高校之一。

2002年 ——       浸大深圳研究院福田中心正式启用。主要进行持续教育课程培训及与国内兄弟院校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同年,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办MBA课程,培养工商管理高级专业人才。

2003年 ——       香港浸会大学吴清辉校长为深圳虚拟大学园五周年园庆题辞“科教兴国,培育专才”。

2004年 ——       香港浸会大学持续焦旭学院陆续开办人力资源、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文凭证书课程及短期培训课程,培养相关领域人才。

2006年 ——       浸大深圳研究院福田中心正式迁址深圳市高新区虚拟大学园。

2011年7月——  为了顺应大学“创新研究”的发展愿景,香港浸会大学高层、理学院及中医药学院先后来深圳调研,确立创新科研的发展方向。

2012年2月——  浸大深圳研究院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租用虚拟大学园500平方米作为实验室,从事跨学科研究。

                             从此,浸大深圳研究院迈向创新科技的新里程。

2012年9 月——  浸大深圳研究院首次引进博士后,从事理论数学研究。

2012年11月—— 浸大深圳研究院正式注册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2013年1月——   浸大深圳研究院四位研究人员参加了深圳首个成立的海洋研究与技术联盟,共同致力于解决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

                             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2013年4月——   浸大深圳研究院正式注册成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2013年6月——   浸大深圳研究院邀请闾丘露薇举办以战地报道及灾难报道为主题的传媒沙龙讲座,引起深圳各界人士广泛关注。

2013年8月——   浸大深圳研究院获得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3年9月——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文学硕士、视觉艺术硕士(体验设计)课程在深圳首度开班,为深圳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献力。

2014年5月 ——  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体验设计沙龙在深圳市华侨城产业园举行。

2014年10月—— 占地2000平方米,位于虚拟大学园新落成的产业化综合大楼新实验室装修完成,投入使用。

2015年3月——   浸大深圳研究院迁址虚拟大学园新落成的产业化综合大楼。

2017年底——     绿色能源和先进材料实验室、精准医学和创新药物实验室投入使用,总面积700平方米。

2019年——         绿色能源和先进材料实验室更名为功能化纳米材料生物应用实验室和分子影像与医疗诊断实验室。

2020年10月—— 经科学技术部评审,浸大深研研究院作为申报内地人类遗传过境香港的试点单位。

2021年——         浸大深研院首次获得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业务研究室主任专项项目。

2022年——         浸大深圳研究院正式注册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社科项目依托单位。

2022年10月—— 浸大深研院成为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及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的机构用户。

2023年——         浸大深研院荣获虚拟大学园各成员院校深圳研究院公益指数运行评价A等级。

2023年——         浸大深研院荣获中国电子商会团体标准编制组成员单位称号。

2024年11月——入驻深圳科交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平台,积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